添加收藏 / 设为首页
当前位置: 新闻中心 -> 全市法院新闻

走前列 争先锋|扎根黑土护公正 履职尽责践初心——记全省优秀法官李德侠

发布时间:2025-09-23 08:50:47



基层法庭是法治建设连通百姓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也是传递司法温度的“第一座桥梁”。在宝清县这片沃野之上,有一位法官用十四年光阴,在这座“桥梁”上写下坚守与担当——她就是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、七星泡人民法庭负责人、一级法官李德侠。

2011年投身法院工作,她便以法庭为家、以案件为责,将青春与热忱全部倾注于审判事业,她在看似琐碎的日常中,用专业与真诚筑起公平正义的屏障,不仅收获了乡亲们“遇事找李法官”的信赖,更以“人民法官为人民”的实际行动,让法治初心在黑土地上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

聚焦主责主业 多措并举提升审判质效

在李德侠心中,案件质效是司法工作的生命线,每一起案件都关乎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感知。她坚持“判后答疑+释法说理”双轨并行,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拆解法律条文,用耐心细致的沟通化解疑虑,努力实现“案结事了人和”。三年间,个人审结一审民事案件1319件,其中调解431件,一审服判息诉率高达96.86%。这组数据的背后,是无数个深夜伏案的灯光、是逐页翻阅卷宗的细致、是反复研究案情的专注。即便面对标的额仅千元的借款纠纷,她也未曾懈怠,电话沟通十余次倾听诉求,上门调解三次疏导心结,最终用真诚融化矛盾坚冰,让当事人在细微处感受到司法温度。

1.jpg 

延伸司法职能 先行调解为民实质解纷

“把矛盾化解在萌芽,让纠纷止于诉前”,这是李德侠践行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的不变追求。她秉持“抓前端、治未病”理念,主动将司法工作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大局,积极落实“四化四解四到位”要求,牵头在辖区创建3个矛盾纠纷先行化解工作室、2个“无讼村屯”,着力打造“群众有需求、法庭有回应”的枫桥式人民法庭。她常说:“多跑一趟田间地头,就能少一次法庭对簿;多搭一次调解桥梁,就能多一份邻里和谐。”春耕时节,七星泡镇两户农民因无人机喷药越界起争执,眼看农时不等人,李德侠立即启动联调机制,联合司法所、派出所、农技站等“四所一庭一中心”力量赶赴现场。她踩着田埂实地勘验,对着飞行记录逐项核对,联合农技人员精准核算损失,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,用“乡情法理”耐心劝导,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,让原本剑拔弩张的农户握手言和。这场诉前化解的纠纷,不仅守住了春耕农时,更彰显了新时代法官服务大局、司法为民的深厚情怀。

2.jpg 

秉持“如我在诉” 真心实意解决群众难题

“如果我是当事人,会盼着法官怎么做?”李德侠常以“如我在诉”的换位思考,把群众的难事当作自己的急事。她在办理一起涉外离婚案件时,面对语言不通的困境,为解决当事人的急难愁盼,她主动联系五个部门、辗转七位翻译,最终通过领事馆推荐的专业译员架起沟通桥梁,顺利开庭,她这种把群众事当成自家事的态度,不仅体现在四日内高效结案的效率上,更展现在对每个诉讼细节的极致追求,当不会汉语的当事人收到法律文书时,对她竖起大拇指的瞬间,正是司法温情最生动的体现。

3.jpg 

荣誉不是终点,而是新的起点。她始终坚守在基层法庭一线,把无私奉献的精神、强烈的责任担当,融入接待当事人的每一句耐心解答、撰写判决书的每一个严谨措辞中,用正能量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,在平凡而重要的岗位上,继续书写让党放心、让人民满意的法治答卷。


关闭窗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