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友谊县这片广袤的乡土大地上,兴隆人民法庭历经三十余载风雨,始终坚守在服务群众、定分止争的最前沿。作为一所“小法庭”,它扎根基层、勇于创新,以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为指引,绘就了一幅司法为民、多元解纷的生动画卷,成为守护辖区和谐稳定的坚强司法堡垒。2025年8月,友谊县法院兴隆人民法庭被评为“全省法院先进集体”。
党建引领 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法院铁军
法庭现有审判团队成员共3人、其中员额法官1名、法官助理1名、书记员1名,所辖三镇两乡,辖区涵盖32个行政村,案件类型复杂,数量较大,“案多人少”矛盾突出。面对挑战,法庭将政治建设与业务提升深度融合,始终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,以党建为核心,不断提高自身的凝聚力、战斗力、执行力。结合“党旗飘扬在一线 提质增效创一流”党建品牌,兴隆法庭与兴隆镇派出所分别抽调党员成立临时党支部,支部设在兴隆法庭,临时党支部党员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,在党建+服务群众、党建+法治宣传、党建+纠纷处理、党建+队伍建设等方面加强合作,实现发展共谋、资源共享、纠纷共解,切实将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,推进人民法庭党支部标准化、规范化建设,把党建引领贯穿人民法庭工作全过程、各方面,充分发挥党支部管思想、管干部、管业务、管落实的实质化职能。
创新治理 构建多元解纷的基层治理范本
主动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格局,坚持创新多元解纷工作机制,以“四所一庭一中心”为主导,通过联动多方力量助力矛盾纠纷化解。兴隆法庭与兴隆镇派出所成立“庭所联动解纷工作站”,工作站以服务“12368”“龙法和”云法庭小程序等反映摸排出的矛盾纠纷的调处化解为切入点,强化互联协作,推动辖区群众矛盾纠纷就地发现、就地调处、就地化解,打造共治格局,努力提升社会矛盾纠纷源头预防调处化解工作体系效能。案件办理过程中,针对发现的具体问题,兴隆人民法庭向兴隆镇园区管理委员会、友谊县交警队、友谊农商行等有关单位发出多份司法建议,并收到回函,取得了“办理一案,治理一片”的良好社会效果。
司法为民 传递有温度的公平正义
作为家事审判专业法庭,准确把握家事审判区别于一般民商事审判的特性,确立“细心查事实、耐心助调解、诚心促和谐、公心保公正、热心树形象”的工作理念。通过发挥女法官独有的“柔性司法”特点,增强群众的亲切感和信任感。在严守司法公正的基础上,确立优先保护妇女儿童、老年人等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。联合友谊县妇联,打造“家+和巾帼婚调工作坊”特色品牌。婚调工作坊成立以来,法庭不定期与县妇联、辖区内人民调解员召开座谈会,分享调解经验,沟通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,力求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。为加强舆论宣传,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积极组织家事法官深入社区、学校等地发放法律宣传资料,利用家事审判典型案件,以案释法,在司法文书中充分体现公平公正、友爱、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引领社会风尚。重点宣传和解答婚姻家庭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婚姻纠纷、赡养、继承、子女抚育和家庭暴力等问题,提高公众对家事纠纷的认识,理性对待家庭纠纷。
兴隆人民法庭以“小法庭”承载“大担当”,用扎实的工作成效诠释了基层司法的力度与温度。兴隆人民法庭将继续扎根基层、服务大局,为辖区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贡献坚实而温暖的司法力量。